我站在镜子前科创之星,看着那个陌生的自己。臃肿的腰身、浮肿的脸庞、空洞的眼神——这真的是我吗?那个曾经活力四射、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女人去哪了?产后抑郁像一场无声的海啸,席卷了我所有的快乐与自信。我甚至无法抱起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因为每次触碰那个柔软的小生命,我都会不可抑制地崩溃大哭。我是个失败的母亲,更是个破碎的女人。
家人将我送到医院进行治疗,我仍觉得自己是个无药可救的废物。康复科陈主任第一次见我时,我低着头面无表情,拒绝与任何人对视。但她没有给我贴上“抑郁症患者”的标签,而是轻声说:“我看到的是一个暂时迷路的强大女性。”这句话像一束光,微弱但倔强地照进我黑暗的世界。
康复治疗从最基础的身体感知开始。第一堂经络瑜伽课上,我连最简单的坐姿都难以维持。身体仿佛不是自己的,僵硬、疼痛、不听使唤。陈主任却鼓励我:“感受它,而不是对抗它。你的身体刚刚完成了一个奇迹——孕育生命,它需要的是感激而非苛责。”在她的引导下,我学会了与身体对话,那些曾经令我厌恶的赘肉,原来是保护我和孩子的盔甲。
展开剩余78%每天清晨的冥想成为我最珍贵的时刻。身心运动训练中,我首次真正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不是自责的咆哮,而是渴望被爱的呜咽。通过情绪调节训练,我明白了负面情绪不是敌人,而是需要被理解的信号。当我不再抗拒悲伤,它反而开始慢慢消散。
针灸治疗出乎意料地有效。细小的银针扎进穴位时科创之星,郁结的情绪似乎找到了出口。配合营养师制定的饮食方案,我的身体开始发生微妙变化——睡眠更深了,食欲稳定了,两周后体重减轻了5斤。但比数字更重要的是,我重新感受到了轻盈,不仅是身体的,更是心灵的。陈主任说:“康复不是回到从前,而是成长为新的自己。”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住院不是终点,而是复元旅程的开始。在这段旅程中,我学会了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将治疗期视为学习而非惩罚。这种理念的转变,让原本灰暗的住院生活充满了成长的可能。
明天我就要出院了,但我知道真正的康复才刚刚开始。令人惊喜的是,陈主任邀请我以志愿者身份回来,用我的经历去帮助其他仍在挣扎的患者。这意味着我的痛苦有了新的意义—从瑟缩在角落的“患者”到能够分享经验的“过来人”,这种身份的转变让我看见了自己的价值。—它将成为照亮他人的火炬。
精神疾病不是耻辱的烙印,而是人性的一部分。通过专业的康复治疗,破碎的心灵能够被温柔地重建,甚至比从前更加坚韧。如果你也正在黑暗中徘徊,请相信:寻求帮助不是软弱,而是勇气的开始。复元之路或许漫长,但在专业人员的陪伴下,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强大,而沿途的风景,比你记忆中任何时刻都更加美丽。
康复科简介:
我院康复科1997年成立,2015年依照国际先进康复理念重新组建,通过不断完善硬件设备设施,持续引进优秀人才,不断创新康复项目,积累大量临床康复案例,打造了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优秀康复团队。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功能损害及潜在优势综合评估,采用作业治疗、物理治疗、艺术表达治疗、认知矫正治疗等多种康复手段,提高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劳动/工作技能以及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功能恢复。目前拥有专项治疗室十余间,康复治疗项目涵盖作业治疗、音乐治疗、绘画治疗、精神科物理治疗、社交技能训练、社工成长小组、职业功能训练、志愿者服务等。
我院2019年获评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精神康复基地,2021年由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审核确定为第一批河北省残疾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省级规范化培训基地,河北省预防医学会精神康复专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康复科。科室拥有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康复治疗师等多学科人员组成的康复团队。曾多次派人员到香港,北京,上海,深圳,无锡等地交流学习,团队成员基础理论扎实,实操技能熟练规范科创之星,每年均承担河北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承德医学院等高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系及社会学系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工作,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供稿科室 | 康复科
团队成员 | 陈楠、田擎宇、王炳华
审核 | 陈楠
责编 | 王熙
编审 | 马克谨
01
02
03科创之星
发布于:北京市配先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