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正义虽然最终得到伸张,但付出的代价实在太沉重。许言午这个隐忍多年的老警察,在一切尘埃落定后终于忍不住痛哭恒盈配资,他的眼泪里包含的不仅是悲痛,更是对战友牺牲的痛惜、对多年压抑的释放,以及对正义终得彰显的复杂情感。而另一边,在法庭上被判十年有期徒刑,他的一生风光就此终结,更讽刺的是,他拼尽一切想要保护的江远,最终被判死缓,父子二人双双入狱,而这一切的源头,恰恰是江旭东对江远毫无原则的溺爱与包庇。
许言午这个角色在全剧中一直是个矛盾的存在。他身为局长,却处处受制于人,明知东平的黑恶势力盘根错节,却无法直接对抗,只能隐忍等待时机。他阻止秦锋调查乔振兴的案子,不是因为他懦弱,而是因为他太清楚东平的水有多深,连他这个局长都难以撼动,更别说秦锋这样的小警察了。但秦锋最终还是牺牲了,他用生命拖住熊磊,为许言午争取了抓捕的时间。秦锋的死,对许言午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因为他知道,秦锋不仅仅是在执行任务,更是在弥补自己当年的懦弱——13年前的131枪击案,秦锋因为不敢站出来指证,导致真凶熊磊逍遥法外,间接导致了乔振兴的冤死。如今秦锋用生命赎罪,许言午怎能不痛心?
而江旭东的结局更是充满讽刺。他一辈子都在为江远铺路,甚至不惜沦为禹天成的保护伞,可最终换来的却是江远的冷酷无情。江远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个单纯儿子,而是禹天成团伙的核心军师,连“万海案”这样的血腥阴谋都是他一手策划的。江旭东直到最后才明白,禹天成那句“你那个儿子,你真的了解他吗?”是什么意思。江远早就不是他以为的那个需要保护的孩子,而是一个野心勃勃、冷血无情的罪犯。江旭东的悲剧在于,他以为自己在保护儿子,实际上却是在纵容他一步步走向深渊。如果当年江远醉驾撞死人时,江旭东没有选择包庇,而是让他接受法律的制裁,或许江远就不会对法律毫无敬畏,更不会狂妄到连自己的姐夫洪亮都要灭口。
洪亮这个角色在全剧中是最让人心疼的。他善良、正直恒盈配资,却因为太过重情重义,一次次被亲人背叛。他发现江远和江旭东的问题后,没有第一时间上报,而是苦口婆心劝江远自首,甚至承诺会尽力帮他减刑。可江远不仅不领情,反而让熊磊杀他灭口。洪亮的善良,在江远眼里只是软弱可欺。更讽刺的是,洪亮在查案过程中还被谢鸿飞利用,谢鸿飞假装要和他谈话,结果当着他的面跳崖自杀,让洪亮背上了处分。洪亮拼尽一切铲除了黑恶势力,可他自己也失去了太多——好友乔振兴冤死、秦锋牺牲在他面前、家庭破裂、前途未卜。这样的结局,让人不禁想问:正义的代价,为什么总是要好人来承担?
禹天成、陈胜龙、熊磊这三个反派最终都被判处死刑,大快人心,但他们的覆灭并不能挽回那些已经逝去的生命。万海、乔振兴、秦锋,这些正直的人倒在了黎明之前,没能亲眼看到东平的天空重新放晴。而江远被判死缓,江旭东被判十年,这对父子的结局让人感慨万千。江旭东坐牢后,或许会在漫长的牢狱生涯中不断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是包庇江远的第一次犯罪?还是对他过度溺爱,让他变得无法无天?可惜,有些错误一旦犯下,就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
《以法之名》的结局没有刻意渲染大团圆的喜悦,而是真实展现了扫黑除恶的残酷与艰辛。正义的胜利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有人付出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许言午的痛哭,不仅仅是为了秦锋,也是为了所有在这场斗争中牺牲的人。而江旭东的牢狱生涯,则是对所有溺爱子女、无视法律的父母最深刻的警示——真正的爱,不是无原则的包庇,而是让孩子学会敬畏法律、承担责任。
这部剧最震撼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刻意美化任何角色,而是真实展现了人性的复杂。许言午不是完美的英雄,他也有无奈和隐忍;江旭东不是纯粹的恶人,他的悲剧源于对儿子的错误之爱;就连江远,也不是简单的反派,他的堕落背后是父爱的缺失和扭曲的教育。这样的剧情,让人在痛恨罪恶的同时,也不禁思考:如果我们身处其中,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东平的天终于亮了,但那些逝去的人再也回不来了。许言午的眼泪,洪亮的遗憾,江旭东的悔恨,都在提醒我们——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让善良的人白白牺牲。
配先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